五是开展科技培训,进一步增强农民科技素质。2005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全年培训农民达20.14万人次,超额完成年初20万人培训任务。通过学习参观,更新了生产观念,开阔了经营视野,提高了农民素质。
六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名牌战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6个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全区新认定产地23万亩,累计达到35万亩,使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1.8%;新认证农产品21个,累计达到38个。中昌梨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实现绿色认证零的突破。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已制定完成。名牌战略进一步打响。东阳蔬菜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晋一鲜”商标注册。在首届晋中市农产品包装质量评比活动中,“德御皇家贡米”拔得头筹,华玉荣香椿茶、老醋坊风味醋、四眼井食醋、海玉饼干分获三等奖。榆次山西老陈醋获得了原产地域保护,成为晋中市仅有的两家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之一(另一个是平遥牛肉)。四眼井牌陈醋成为晋中市现有19个山西名牌产品之一。
——农民非农化,千方百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我区强化政策引导,加强技能培训,拓展就业领域,鼓励农民向非农行业转移。全区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6100人,新转移3200人,分别完成年初任务的102%和107%。“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600人,完成下达任务的150%;564人顺利实现转移就业,转移就业率高达94%。从今年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工资性收入1222元,增幅达21.4%,占农民纯收入的29.8%。
——投入社会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本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坚决执行上级支农扶农政策,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从六个方面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一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554.7万元;二是加大农业投入,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42.9%以上,总额达到300万元,绝对额增长90万元;三是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直补政策,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03.66万元;四是保证农村剩余农民力转移培训资金落实,共计9万元;五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投资13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等公共事业。六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共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1700万元。
——环境生态化,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环境 2005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亿元。万头奶牛工程,新建逯村、源涡2个奶牛园区。源涡奶牛园区基建工程全省一流,是我区利用荒山、荒坡发展畜牧业的新典范。石羊坂“四位一体”高效温室示范园为丘陵山区旱垣农业发展创出一条新路子,全省温室流动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并参观了该园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扩大、新增节水面积1.5万亩,改善浇灌面积5万亩,水保治理和保护9万亩,解决饮水解困0.3万人。万亩土地整理工程,完成土地整理1.37万亩,超额完成年初1.3万亩的任务。今年开工建设的省级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整个工程已基本完工。全省土地开发整理现场会在榆次召开,榆次经验广受各方赞许。
——服务体系化,全方位搭建农业服务平台 2005年着重在市场营销、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等四个方面构建农业服务网络。市场营销方面。新汇隆批发市场改扩建工程已由区发改局批复立项,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山西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建设,已与省委后勤服务中心达成共建协议。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由2004年的39个、会员3209名,发展到81个、会员4456名。省委、省政府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现场会在我区胜利召开,全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在我区登记注册。农村连锁超市体系累计发展农村连锁超市14个、村级服务站130个,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初步形成。省农资公司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已招聘农资代理员96名,实现了农资产品终端服务、零距离销售,让利于民。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畜牧防疫体系建设,建成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村级防疫员队伍达到250名,健全率达到了100%,成功阻击了亚洲I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已有9人获得山西省行政执法证,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正在筹建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述廉报告农业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