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建国后,中国曾先后实行对苏“一边倒”和联美反苏的政策,这些政策虽是迫于当时的形势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用用,但也使中国先后受到苏联和美国霸权主义干涉和威胁。另外,进入80年代以后,美苏争夺转入僵持阶段,它们既争夺,又对话。因此,在全面总结过去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形势的需要,继续实行“一条线”战略,不仅已无必要,而且对中国不利。在此情况下,中国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战略,改变了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战略,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支持任何一方对另一方。中国谋求的是,中美关系在严格遵守中美公报所规定的原则的基础上正常发展;中苏关系在消除三大障碍、恢复正常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这一战略调整促进了中美、中苏关系在80年代的健康发展。
三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过去,中国在实行“一边倒”和“一条线”战略过程中,曾出现过“以美划线”和“以苏划线”的倾向,同认识到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分阵线、决定亲疏的做法是靠不住的,只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普遍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对于对苏友好、对美友好的国家以及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中国体谅他们的处境,尊重他们的政策与做法。
四是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新中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决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的经济合作,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对外经济联系受到严重限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建设的需要,果断作出的对外开放的决策,并且把确定为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面的,即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即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物质文明建设要开放,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开放。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的外交工作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外交要面向世界,坚持和平外交,呈现出“无敌国外交”的特点,外交内容更加丰富,经济外交占有重要地位;外交形式灵活多样,民间外交极为活跃。
五是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表现出中国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有关各方的正当权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仅为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而且为发展与不同制度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它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成果,同时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80年代以来,中国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更加完善了。中国外交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对外关系取得巨大发展。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不断完善,使中国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站稳和脚跟。
第一、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的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最稳定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在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上,同周边各国建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规模和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纵观东南西北,中国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已基本形成,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
第二、中国同西方各国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第三、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80年代以来,中国不仅改善和发展了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且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第三世界不称霸、不当头、不搞输出革命,从而改善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就把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现在中国仍然十分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得到加强。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扩大了中国的外交活动余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论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