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型立体农业;
庭院立体农业经济。
(二)发展都市型立体农业的有利条件
第一,“九横九纵”大通道路网的形成,极大地方便了立体农业生产资料的输送和产品的流通,势必像沿海经济、沿江经济一样,使得“沿路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并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过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实施,我区已经形成“九横九纵”的骨干路网柜架。路网全长626公里,其中:“九横”全长255公里,含崔大路、崔廊路、大东路、104国道—北杨路、梅石路、112高速路、津永路、津保高速路、津同路等九条东西向横向公路;“九纵”全长371公里,含京津塘高速路、大王路、京津高速路、高王路、103国道、南东路—104国道、武香路、武旗路、津围路等九条南北向纵向公路。便捷的大通道路网,使各乡镇驱车半小时内即至杨村,20分钟内即到相近的高速路入口,从而为全区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由于区委、区政府近几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使得全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与2003年相比: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的达标率已由96.4%、92.3%提高到100%,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达标率已由68.3%提高到74.3%;一、二级河道水源中,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含量的达标率已由0-64.4%全部提高到100%。因此,为我区都市型立体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证。
第三,如前所述,全区大通道路网骨干路段两侧的土壤肥力较好,水源、水质基本有保证,立体种养已有一定规模,农民对立体农业的认知度较强,经济条件也较好,利于发展都市型立体农业。
第四,据专家测算,立体农业与平面农业相比,资源利用率提高37.1%,综合效益提高45.6%。因此,这种利国、利民、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方式,必将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农民的欢迎。
三、依托大通道优势,发展都市型立体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城郊型立体绿化——骨干路段两侧绿化品种的“乔灌结合、花灌结合”,高架道路、过街天桥上藤本植物的“攀缘绿化、垂吊绿化、点缀绿化”,墙面上藤、草植物的“造型绿化”,庭院内果、瓜、豆类的“棚架绿化”,屋顶、露台上树、草、花类的“花坛式绿化”,从而向空中索要绿化面积,形成“万绿丛中点点红”的城郊立体绿化景观。
(二)发展经济型立体林业——在我区西部、西南部主路两侧地区,适宜栽植营养价值高的柿子、枣类“木本粮食”和香椿类“木本蔬菜”;同时,利用林地成材期,实施“果粮间作”、“林地养殖”、“林菌间作”,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这样,可使立体林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分区发展不同类型的立体农业——在“北部主路两侧的井灌区”,利用优质水土资源,以露地蔬菜为依托,着重配套冷棚、砖混型二代温室、寿光型半地下节能温室、智能温室等立体农业设施,引进四季无限生长型蔬菜良种和无土基质栽培技术,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为城市四季供应优质鲜菜。在“中东部主路两侧的渠灌区”,着力推广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等工程节水技术,实施小麦、玉米、饲料作物的轮作、套作等立体种植模式,提高粮、饲产量;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饲料、秸秆资源和淡水水面,地面饲养奶牛,水面饲养禽鸭,水下养殖鱼、虾、蟹,从而发展“粮饲—奶牛—禽鸭—鱼虾”立体种养农业。在“西南部主路两侧旱作为主的农田区”,采用引进抗旱品种、改良土壤、免耕深松、管道输水等生物节水、工程节水措施,解决缺水问题;利用节水铺膜玉米、棉花、果树等抗旱作物面积大的优势,发展粮、棉、果间混套作立体种植,争取最大的空间种植效益。
(四)发展休闲观光型生态立体农业——在北部骨干公路两侧,选择水、土、气等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带,建立含林、果、菜、花、禽、鱼立体种养,集“休闲—观光—宜居”为一体的“生态立体农业示范区”,进一步带动全区立体农业的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区政协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