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理规划 奋力攻坚
2002年6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晋城市水利局和阳城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沟底村出台了《国家农业开发·阳城县沟底项目区土地治理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
根据这一可行性报告,结合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设想,沟底村制定出开发农业的发展规划。其指导战略是:以地面资源为依托,以建设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目标,以土地综合治理与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林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为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向农业现代化进军。其发展规划为八大工程:
㈠、填沟造地工程。
填沟造地是八大工程的核心工程、重点骨干工程,是沟底村改变历史上缺乏好地耕种的唯一途径,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基础与依托。为此,决定投资1159万元,在两道沟造地:一是樊水沟,二是王庄沟。该两沟每条沟长两公里,沟底至山顶120余米,沟平均宽度为220米。从2002年到2005年四年填沟造地500亩,亩均投资2.3万元,动用土石172.5万方,亩均3450方。其中,2002年到2003年完成樊水沟造地240亩的任务;2004年到2005年完成王庄沟造地260亩的任务。以此作为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多产出、高收入。
㈡、塘坝工程。
沟底村北部樊山山腰“老母掌沟”有一股地下泉水,长流不息。然而历史上却有水未用,任其顺沟而下,白白流去。为了对新造土地实行自流灌溉,计划投资120万元,在此处兴建小型塘坝一座,设计库容量为10万立方米。利用自然条件,发展水浇地。
此项工程2002年秋动工,2003年秋完成。
㈢、经济林与水土涵养生态林建设工程。
建设林业生产基地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规划山岭瘠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计770亩,占总耕地的71.%,全部作为经济林基地,以种植优质核桃为主。2002年退耕430亩,2003年全部完成退耕任务。山岭坡梁规划为生态林基地,计1500亩,2002年完成600亩,2003年全面完成。两项总投资70万元。
㈣、排洪渠工程。
为了保持水土不流失,投资60万元兴修排洪渠工程三公里,2002年到2005年分期完成。
㈤、引水隧道工程。
为使农林产业稳定发展,投资70万元,修筑引水隧道160米,2002年动工,2003年贯通。
㈥、田间道路工程。
为改善落后的交通道路环境,计划投资4.7万元,修筑田间道路13条。
㈦、高科技农业园区。
为发展高科技农业,规划樊水沟240亩新造沟坝地全部实施大棚生产,以栽培具有高产高效、且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品牌蔬菜及高营养食用菌为主要产品,发展高科技农业。
㈧、发展旅游观光业。
该村北部“老母掌”(因山形形似母指掌部而得名)为清代名相陈廷敬之母的避暑山庄之地,且至今那座一进三院、占地6000多平米的古代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尽管三百多年它饱经沧桑,但仍不失其昔日“雍容华贵”之貌。开发它很有价值。为此,规划此处在维修避暑山庄的基础上,修建“休闲度假村”一所,两层小楼50栋,作为游客到皇城相府观光后的休闲下塌之处。同时,以此为据点,开通旅游线路一条,让游客在休闲之际尚可巡游观光。此工程计划2003年筹建,2005年完工,总投资2000余万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