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一个制度。我市2005年出台了《江都市财政性公益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监督办法(试行)》,经过几年的努力,市审计局对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的扎口管理目标基本实现,但对照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对照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的新精神,我们感到还需要对我市现行的投资审计相关制度进一步予以完善。在外部制度建设上,要促成政府出台进一步强化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主要是明确:政府工程签订合同、重大变更前应由审计部门把关,出具合同审查意见书和变更审核意见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发改委、财政、建设单位等与审计部门做到信息共亨,保证审计工作能够快速跟进;健全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加强对同类项目的汇总分析,形成综合报告,逐步向全面掌握全市本级政府制度工程项目总体情况迈进;理顺审计费用的支付渠道,核减率达10%以上的项目的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支付,三次以上高核减率的施工企业列入政府工程投资的黑名单。正常项目的审计费用由财政予以保证,在建设工程成本中列支。在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资源整合上,以政府扩大内需建设项目以及其他的“奖金拼盘”项目,建议合理划分和确定审计管辖范围,采取授权审计、同步审计、参与审计等方式,力求应审尽审。
2、搞好二个结合。在项目安排上,搞好投资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的结合。将工程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对项目自开工至审计截止日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尤其二者在查处概算编制、概(预)算执行、损失浪费、工程造价高估冒算、施工单位转分包等问题上进行配合,基础资料财务与工程共享,提高审计效率。将工程造价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通过对投资决策、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环节和领域的审计,揭示工程管理、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解剖,做出评价,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人力资源利用上,搞好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结合。在这方面,要继续推进组织中介机构,聘请中介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的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职责和责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同时努力发挥内审作用,引导和培养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积极开展投资审计工作,参与投资项目的过程控制,促进提高投资效益。特别是要帮助乡镇审计所开展投资审计,规范镇级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
3、推进三个转变。一是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审计并重转变。一方面,中介机构参与审计不仅仅停留在核减额的多少上,通过培训指导、提高审计费率、单项奖励等手段,注意引导、鼓励他们增强大要案意识,及时发现案源线索;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审计方案,将工程管理、项目效益评价作为投资审计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以揭露损失浪费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为核心,以资源配合是否合理,公共支出是否过大、管理是否规范科学,投资项目有无投入效果差、有无损失浪费等为主线,评价公共支出的效益,促进优化公共支出的结构,促进法规和制度的完善以及行政机关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从组织中介审计向科学管理转变。局自身的工程审计人员主要以管理中介为主,通过把握关健环节,加强现场管理、完善三级复核,强化质量控制;同时,应按组织审计项目建立台帐,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动态反映中介机构及参审人员的履约意识、业务能力、工作效率、职业道德、廉政建设等相关指标,强化对中介机构协审项目的质量考核,制定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和审计收费挂钩,把年度考核的结果与下一轮中介协审招标入围的重要依据。三是从局部使用计算机审计向全面使用计算机转变。以前市审计局仅仅是利用工程软件计算工程造价,今后要积极利用OA和AO展开全面的计算机审计,在这方面还需要多做探索。
4、区分四个类型。政府投资项目既有基础建设、沿江开发方面也有农村水利、环境保护方面,纷繁复杂,必须区分轻重缓急,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对在全市有重大影响、资金体量大(一般在1亿元以上)、建设周期长、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力求实时监控;对资金体量在3000万以上、财务专账核算、项目完整以及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BT项目、BOT项目等,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对其全部收支进行全面审计;对资金体量在3000万以下、工程内容简单的一般项目进行工程结算审计,仅对其价款结算进行审计,其工程财务情况一般在对建设单位财务收支和专项奖金审计时一并进行审计;对项目零散、单位项目小的农水类的项目一般不单独立项审计,而是在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时作为一项内容一并进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固定资产审计调研报告范文示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