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和谐社会建设(4)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是重视培训,优化队伍。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的各类需求的增长,现有的心理卫生资源和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相对于市民的需求是“资源短缺”的,尤其是专业人才资源十分短缺,亟需加强,具体需从人员编制、人员结构、人员分布、人员待遇等诸多方面加强建设。同时政府要督促劳动部门将心理咨询师培训纳入北仑的劳动就业培训内容,对教育、卫生、社团工作人员、社会热心人士及大学生下岗失土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予以财政补贴。
(二)多管齐下,推进专业机构建设
促进人的心理健康,除了自我心理调整外,还需要来自外界(社会)的心理救助。所谓社会的心理救助,就是心理咨询师依托理论和技术,采取科学心理矫治法,对当事人的情绪障碍进行矫治,帮助实现人格的健康成长,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的心理救助可以减少社会矛盾的积聚,防止某些个体因遇到自身难以排解的因素而采取极端行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运行秩序。
首先政府要增加必要的财力投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心理救助工作,专门调解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和个体意愿的冲突。我国各级政府近年来对国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关注,但是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放到一个应有的位置上加以重视,不仅教育体系中涉及心理健康的内容还不充足,社会更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调适机制。北仑因目前这项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且社会矛盾救助机制很多是非赢利性的,作为政府应该对此给予财政支持,这对建立健全北仑整个城区的个体心理调适机制,完善社会心理救济体系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第二要创新体制与机制。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变化在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生活模式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社区内的失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单亲离异人员、空巢老人、问题青少年等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需大力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可建立由政府支持的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心理服务网络,包括媒体、政府服务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一般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普通的市民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心理健康服务”。从而改善邻里关系,促进家庭稳定,增进社区和谐,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第三要坚持多渠道发展方针。通过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个体和集团兴办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络。通过多方位的心理辅导、咨询活动来调节社会成员的心理情绪,维持心理平衡,培养社会成员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科学管理,建立长效心理疏导机制。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在转型期间由于体制等原因,许多的社会矛盾可能集中地表现出来。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所呈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以烦躁、冲动、偏执为特征的非健康心理,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严重的事端。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者、管理者如果对社会公众的心理的变化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并对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心理救助,其后果和危害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1、提高领导者科学管理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单纯地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注重积极调适社会成员和社会心理,这是安定百姓生活,安定一方秩序的需要,也是调动社会积极性发展经济的需要,更是我们能否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断开拓进取的需要。积极调适民众和社会心理,这既是经济转轨,社会加速,观念多维,利益多元时期,对每个领导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每个领导者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一个区域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和谐都是需要社会公众的健康心理做支撑。因此,领导者在讲政治、讲经济、讲效率的同时,就必须以人为本,对民众和社会的心理做一些必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和谐社会建设(4)在线全文阅读。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和谐社会建设(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