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制作产业“乡土课件”。市委远教办围绕我市东江鱼、东江菜、东江果、黑山羊、杂交制种、狗脑贡茶、生猪养殖等10大农业主导产业,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制作相关产业“乡土课件”12套,全部放进《湖南红星网资兴分站》,供各基层站点宽带点播,并制成光盘发行到各基层站点,供教学使用。这些“乡土课件”教材,简明实用,针对性强,较好地推动了全市有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如七里镇茅坪村利用远程教育播放生猪养殖光盘,原先每次是来几个大户观看,现在每次是几十上百人。该村生猪养殖业也迅猛发展,大户有几家增加到30余家,全村年出栏有二年前的3000头增至11000头。
3. 以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为平台,健全“远教+协会+基地”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全市206家专业协会,各站点主动融入其中,组织协会会员开展产业实用技术培训,定期为他们收集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开辟网络购销渠道。并把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建立产业基地,为学有所用提供实践平台。东江镇田心村依托本村的东江菜、东江鱼、生猪养殖等专业协会,建立生态种养基地,利用远程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加速了该村种养大户产生和规模经济发展。村民刘作良,二年前承包村里10亩鱼塘,不懂鱼病防治技术差点亏了老本,远程教育就像“及时雨”为他帮了大忙,解决了技术障碍。2004年,他大胆承包组上60亩鱼塘,每亩比过去增收近10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鱼大户。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将组上另外60亩鱼塘也承包起来,还带动了该村一批养鱼专业户。200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78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元。?
三、辐射带动,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当作“固基工程”来抓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体现。我们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以远程教育为载体,有力地促进农村各项基层基础工作上台阶。?
1. 实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与优化村级班子结构相结合。我们以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为契机,在站点所在村建立了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广大党员干部不但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而且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为重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把一批年纪轻、有文化、懂电脑、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全市共调整村级班子26个,调整干部32人。另外,今年还将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进行大专以上学历教育,为每个村培养一名大学生,作为村干部或村级后备干部。?
2. 实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与完善城镇社区功能相结合。我们面对城镇社区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艰巨任务,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把远程教育向社区拓展,要求每个社区都要建立远程教站点。目前全市16个社区,已建远教站点6个。这些社区党组织根据居民的需求,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强大的教育功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一方面,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上党课、学知识,组织下岗职工学技能、开展再就业培训。另一方面,针对广大居民存在的与现代城市文明不相适应的地方,开办市民学校,抓好居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普及、民主法制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据统计,近两年共培训党员和社区居民2万多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居民素质,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
3. 实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相结合。我们针对目前农村党员和村民活动阵地杂乱不规范,档次低的现状,以远教站点为骨架,把村党员学习室、计生学校、法制夜校等培训机构和场地,有效整合,实行多站合一,一站多能,既节约了场地,又节省了大量的开支。特别是其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其效果是过去老式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同时,我们以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平台,适应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多元需求,播放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节目,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促进农村“三个文明”(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