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造“四个中心”,变群众多头办事为“一站式”服务。
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政法综治工作区的各项建设,力求把工作区打造成为当地的信访接待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治安防控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
一是信访接待中心。新一轮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和街道办事处在岗在编的工作人员很少。一般乡镇的班站所人员只有几个人,很多部门如信访办都只有一个人。一个人既要接待来访者,又要处理各类问题,还要忙于处理其他事务,精力有限,在忙的时候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也很难把信访案件分析、协调、处理到位,而这又往往造成群众更多的不满和越级上访。政法工作区建立后,各单位人员相加少的有10多人,多的达到20多人,在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方面有力量做得更好。为此,凡是建立政法综治工作区的地方,都把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作为工作区的一个重要职能,明确规定包括信访办人员在内,人人都是信访接待员,实行首问负责、限期办结、限时反馈、跟踪督查等措施,工作人员笑脸迎人、热情暖人、道理服人、真心帮人,做到态度好、办理快、服务优,让群众满腹委屈而来,满意高兴而归。
二是矛盾调处中心。目前连云港市的人均GDP达到1300美元,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的高发期,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以前虽然也有调解委员会、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机构进行调解,但由于人力有限,很多矛盾调处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和解,有的矛盾更演变成斗殴、诉讼,还有的变成遥遥无期的上访。政法工作区建立后,人手增加了,调解工作能够做得更扎实。各地政法工作区坚持多发性矛盾集中调解、突发性矛盾重点调解、季节性矛盾提前调解、经常性矛盾随时调解的工作方式,开辟矛盾纠纷调解直通车,哪里有矛盾就去哪里化解,哪里有纠纷就去哪里调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人人承担起调解的职责,做到上门调查不怕路途遥远,听取解释不怕出言不逊,调解说服不怕重复反复,深入仔细地做好调解工作,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消灭在萌芽状态。东海县白塔埠镇建立政法综治工作区后,工作人员尽心尽职、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让群众满意度大为提高。该镇前营村农民张大水在为本村农民张希成家拉沙过程中遭遇车祸,造成下肢瘫痪,身体多处受伤。其家人多次上访并扬言报复。镇政法工作区受理此案后,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解,最终达成张希成支付5万元医疗款,张大水放弃追究张希成责任的协议,避免了更大的风波。今年以来,白塔埠镇矛盾纠纷和上访较去年同期下降40%,全镇16个行政村9个实现零上访。1-7月份,连云港市成功调解社会矛盾5000余起,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事件12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22件24人次,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是治安防控中心。各政法综治工作区认真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把工作区建设成为当地的治安防控中心。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市1640个村和社区全部建立了治保会、调解会、综治办;大力推进警务室建设,全市建成社区警务室166个、农村警务室391个;大力加强治安辅助力量建设,共配备专职保安联防人员986名、治安志愿者10911名;大力开展“技防乡镇”创建活动,加强科技防控设施建设,确保全市60%的乡镇完成创建任务。各地以人防、物防、技防为手段,实现对动态社会治安的全方位、全时空有效控制的大防控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9096起,其中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发案32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5%、3.9%,未发生50万元以上盗窃案件,未发生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特大恶性刑事案件。
四是便民解忧中心。群众利益无小事。各政法综治工作区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倡导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工作作风,鼓励工作人员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新浦区路南办事处政法工作区成立不久,就受理了一起群访案件,原市塑料十二厂退休职工反映医疗保险问题没有解决。此事不在办事处处理职权范围之内,但办事处政法工作区安排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派专人到市医保处、区劳动人事局咨询相关文件和规定,几经周折,最终帮助这批退休职工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东海县白塔埠镇白塔村农民王永标是镇水泥厂工人,水泥厂改制后失去了工作,家庭生活困难。镇政法综治工作区接访后经多方协调,将其安排在镇城管队工作,每月工资700元,王永标十分感激。各地政法综治工作区坚持“亲情、友情、真情、人情”原则,对来访者热情接待,热心相助,让群众话有处说,忧有人解,忙有人帮,更好地服务了群众,方便了群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政法综治工作区调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