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建乡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单位:元)
年 度
2001
2002
2003
2004
农民人均纯收入
1701
1801
2004
2564
<四>,管理规范,工作措施有力。各项工作坚持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年终有总结。积极建设“阳光型”政府,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五>,作风踏实,工作作风到位。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坚持深入群众,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社会稳定,干部群众安居乐业。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双文明户”、“精神文明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打击了反动组织——门徒会,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西乡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民问题
1思想僵化。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仍然未摆脱封建思想、小农意识的束缚。
2观念陈旧。小富即安、多子多福等思想在个别农民心中根深蒂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协调,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阻力。
3技能偏低。绝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影响了其快速致富。
4部分贫困。该乡还有贫困户200多户,占总户数的7%左右。
<二>,村级组织建设问题 。
1,村社干部年龄老化,全乡经过换届和选举后,33名村干部平均年龄47岁,村支部书记最小年龄48岁,最高年龄达58岁,村干部年龄梯次不太合理。
2,村社干部文化程度低。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3%左右,仍然有5%是小学文化水平。
3,村干部后继乏人,发展党员困难。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用群众的话说:稍微有点出路的,都出去了。油榨村现有21名党员,其中只有4名党员在50岁以下。原村支部书记颜福林因年龄偏大、组织能力较差等原因被免职后,党员中没有胜任村支书的合适人选,乡党委只好派乡社会事务办主任康钦勇去兼任该村村支书。
4,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差,办公经费无来源。全乡10个行政村中,只有3个村有村办公室,其余村连开会都是临时定在农户家;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级办公经费基本没有了来源。
<三>,基层干部方面问题
4,乡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各项目标任务重,工作上有压力;评价上的要求高,思想上有压力。
5,乡、村干部待遇低。乡干部除工资以外,政策性规定的津补贴难以兑现,事业干部活工资无法保证,政策开口的奖金根本没有着落,导致干部怨言多。村干部根据职务和村的大小每月能拿到280——240元的补助,社干部每年能拿到200——140元的补助,在全县范围内算是比较高的,但就是与打工的相比,确实有些偏低。
6,干部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上各种债务的利息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乡镇收支不平衡。乡干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筹集部分无法落实;村干部没有落实相应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解决难。
7,工作条件差。乡政府100多个平方的办公场所还是60年代石木结构老房子,破烂、陈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缺乏必要的投入;村级组织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
8,乡、村负债严重。乡上经审计局核定负债280多万元,每年20多万元的利息产生了新的债务;全乡村级负债20多万元。沉重的债务导致乡村日常工作运转困难。
<四>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