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县“4050”人员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XX县“4050”人员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从对10个单位的调查的情况看,尽管XX县“4050”人员再就业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但还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再就业人员生活待遇仍然偏低。调查的23名在岗安置人员中,有6名人员工资超过规定标准(县一中的1名电工发到750元,1名承包学校食堂收入更为可观,技术监督局、运管所等单位4名每月发到400元),其他17名再就业人员工资都是按县规定标准执行,每人每月300元除去自身负担的养老保险金外,人均每月的实际报酬为252元,这样的标准都低于同一单位的临时工。调查中还有4个单位对安置人员工资是按季度发放,给“4050”人员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政策落实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劳动部门安置职能弱化。各单位接收的“4050”人员基本都是本单位职工亲属或有关系人员。调查的10个单位中,只有1个单位是按照劳动部门分配进行安置的,其它9个单位都是自主进行选择。二是部分单位落实政策有棚架现象。从调查的情况看,各项政策落实较好的单位如县一中、运管所等单位大都是下属有实体的单位,有的本身就需要招收临时工。而安置较差的单位或者单位认为没合适岗位,或者认为没有合适的工种,迫于政府压力,虚于应付。三是存在挂名不上岗,虚领补贴现象。调查中8名不在岗人员,3名是由于单位因素没有上岗,4名是属于个人因素没有上岗,这7名人员只是挂个名,按时领取各种补贴,这种情况占总安置人数的22.6%。另有1名自动放弃岗位外,劳动部门已经停发了各种补贴。由于这部分人员与接收单位达成了默契,上岗真实情况劳动部门很难吃透,政策落实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4050”人员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次调查的31名“4050”人员中,初中学历的有25人占80.6%,高中学历的只有6人19.4%。有技术特长的人员仅有1人占3.2%。较低的文化素质与与他们的年龄、身体情况结合起来,使这些人员在工作选择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也是“4050”人员较难安置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中,我们发现仍有个别的“4050”人员思想素质较低,他们习惯于计划经济下“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难以转变过去城镇居民高依赖性、低风险性、弱竞争性为主要特征的“稳定”就业观,追求工作相对轻松、职业相对固定、报酬相对优厚,从而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自动放弃岗位。调查中了解到教师进修学校的1名再就业人员在上了半年时间班后不辞而别,劳动部门已经停发了该名人员的各种补贴。
三、几点建议
1、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全县1985名“4050”人员政府安置人数仅有344人,除去自谋职业以外,失业在家的,有1000人以上,推动“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但是目前全县156个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开发潜力极其有限。因此,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必须另辟蹊径,要加强宣传,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降低择业门槛,同时要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吸纳“4050”人员就业,拓宽“4050”人员的再就业渠道,实现多元化再就业。引导和鼓励“4050”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形成再就业的良性机制。
2、适当增加待遇,提高就业积极性。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出台,符合XX县实际的配套政策,对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的再就业人员规定单位支付的最低报酬,调动再就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对再就业人员实行更加科学的管理,切实保障安置人员的合法权益。
3、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有关部门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特别是能够实现即时就业的短期培训,尽可能地提高“4050”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关于X县“4050”人员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2)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X县“4050”人员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