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系列的原则。第一,从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特征的财政预算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纵向计划的政府主导的财政,建设横向需要和财政可能之间平衡的财政;改革生产建设需要的计划财政,建设政府用支出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第二,从生产建设和行政事业吃饭养人型财政,转向执政为民的公共服务型财政。使财政从重生产建设,转向重教育卫生、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公共需要,从重保证政府和行政性事业开支需要,转向重社会保障等民生需要。第三,建立统一和完整的国家预算体系。将预算内收支纳入预算内统一管理,将国家财政部门化趋势扭转为部门预算国家化,将土地、社保、国有资产、铸币收入等纳入国家预算,统一集中管理。第四,有利于宏观调控。财政的税收结构和支出结构,要与国家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相协调,要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收缩和扩张总体政策相协调,与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相配套和协调。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建立一个分配和支出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的财政。按照公共服务型财政和民主决策的原则,科学分类收支事项,设置收支科目,形成财政需要汇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之间科学规范的程序和制衡,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项目,要科学确定标准和规模,人大和公众要对非常规项目进行评价和选择,要规范转移支付程序,做到转移支付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第六,合理划分和确定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的事务和财权。既要保证国家在政治上集中统一的财政基础,又要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保证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财力需要,减少过去集中后又转移支付的信息不对称和动作成本,提高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关系的效率。第七,形成一个激励创业、鼓励投资、扩大就业、促进和谐的财政税收体制。将财政税费与GDP的比率固定在一个我们这样生产力还不十分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水平上,清理政府各部门的收费和罚款项目,调整税收结构,逐步减轻创业、投资和就业的税费负担。第八,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既要坚定不移,向前迈进,又要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保持社会稳定。要制定科学的方案,并多方案比较,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又与现代国家体制接轨的方案;在选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后,推进改革,坚决不动摇;改革要先试点,后推广,分先后,按阶段,逐步推进,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目前财政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